|
通知公告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学校自建校以来,就扎根徐州、立足淮海,面向全国,辐射海内外,始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的办学思路,确立了“面向人人、服务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和企业现代化生产需要”的办学使命;明确了“对接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的先行者、跟随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领头羊、引领淮海经济区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排头兵”的办学定位;努力培养“有德、有能、有技、有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紧扣徐州市“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发展战略,瞄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工程机械之都技术升级、振兴老工业基地、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历史性机遇,大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与技术支撑。经过长期的办学积累,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学校以江苏省高水平院校建设和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五个高质量”突出成绩。
(二)总体规划与办学定位
总体规划:未来五年内,拓展本校的学历继续教育,规模达到年均5000人。
办学定位:依托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优势,加强政行企校合作,整合各种资源,以专科学历继续教育为主线,以非学历继续教育为重点,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技能人才。
(三)办学体制与管理机制
学校继续教育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运行机制。2005年设立继续教育学院,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全校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及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工作,无独立法人资格。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上级主管部门关于继续教育、教育培训的方针、政策,在学校党政领导下,对全校继续教育和教育培训实施管理;负责制订学校有关继续教育和教育培训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并报学校审批,组织协调上级相关项目的申报及实施等;负责编制学校各类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招生计划、招生宣传和招生录取及继续教育对外联系协调及签订联合办学协议书工作;负责学校继续教育的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学生管理、专业设置、毕业证发放等工作;负责学校各二级学院等单位承办的其他各种培训班、短训班、进修班、学习班的数据备案、统计,协调校内相关单位推动社会培训工作的开展等。已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学校党委、行政议事日程。
二、专业设置
(一)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情况
2021年,我校成人教育设置14个专业。分别是会计、电子商务、药品生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环境工程技术、市场营销、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
(二)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调整情况
根据社会需求和往年招生情况,对没有生源或者生源量少的部分专业进行删减,对生源量大,需求旺盛的专业进行重点发展。
(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调整情况及思路进展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主要依托高校全日制专业开设。全日制专业多年的办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配备了稳定的师资队伍,管理团队以及完善的指导和规范内部运行的教学管理制度。根据继续教育发展需要,陆续修订课程标准,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确保新旧人才培养方案对接顺畅,着力培养具有一定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中较好的体现了教育使命和责任担当。
三、人才培养
(一)学历继续教育情况
1.总体规模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工作,对学历继续教育在每年秋季招生前,组织工作人员,学习相关招生政策,对招生工作做出具体部署,强调招生纪律,要求所有工作人员签订招生廉洁承诺书,同时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做好助学服务工作;对非学历继续教育与培训中的服务保障、授课教师、实训条件、费用管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都及时给予解决,2021年我校继续教育专科招生数3751人。
2. 生源分析
我校继续教育在籍生为6177人,男女比例约1:1,学生年龄集中在20-40岁之间,大多数都是省内户籍,个别外省户籍(在江苏省的务工人员);生源主要由中职学校毕业生和自由职业居多,少量企事业单位职工组成。专业分布统计,学生主要集中在理工类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文科类的市场营销专业、会计专业。
3. 贯彻落实
我院严格履行办学主体责任,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加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广告发布管理的通知》情况,完善广告宣传,做好内容审核,宣传部把关,未经高校法人书面授权,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个人不得发布或以教育咨询,学历提升服务等名义变相发布涉及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之类的广告。
(二)非学历继续教育情况
以深化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注重“政行企校”的沟通与合作,加强对专业培训观念的理性思考,按照党中央相关政策文件指示精神,确立“力求观点创新,探索以学生为本,强化教育服务”的培训策略,加大培训品牌建设,通过专业和职业岗位的对接,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和基础能力建设等工作方法,进一步推进我校培训工作在新形势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提高社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以完善的培训体系促品牌效应提升
品牌建设是一个复杂且艰巨的过程。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日趋规范,打造培训品牌是学校的精神象征、价值理念和识别标志,是学校培训工作核心竞争力的代表。从营销角度上来说,品牌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过程,从文化价值方向来说,品牌的树立是一种价值认知和信任建立,彰显了学校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
学校依托江苏省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和“英才名匠”产业人才培训基地等平台,主动对接行业龙头企业,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大力推进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内容的教育培训,激发学校发展活力,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苏橡培训”品牌享誉江浙大地,“化工安全”培训品牌日益壮大,“徐工旋挖钻”培训品牌效应初显,学校获批“徐州市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定点学校”,并成为“徐州市化工行业安全技能提升培训唯一承办单位。
不管是在教育服务,还是培训服务,亦或是办学过程中,我们都强调“品牌”二字,我校能获得众多殊荣,不仅是教育行政部门对我们的鼓励,也是对我们的认可,更是一种鞭策,对我校意义重大。相信在未来,我校也会将“品牌”效应发扬光大,以更加专业的技术,更加满意的服务来回馈社会。
2、以政策为导向加强培训实效性
在2021年化工行业本质安全改造提升方案中,为真正实现化工行业本质安全,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应急管理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和《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利用学校的优质资源和专业的师资队伍,针对我区相关化工企业基础差,规模小,普遍存在安全管理不足,人员素质不强,专业知识不够的现象,打造相应的培训机制,与国家政策相结合,提高化工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素养,强化持证上岗,推动各项制度规章落地生根,建立健全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从根本上保障企业生产安全,避免事故发生。
3、规范工作行为,不断提升工作实效
在社会培训中注重加强“政行企校”的联系与沟通,利用学校的优质资源与良好社会声誉,面向校内外开展了万余人次职业技能培训活动,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为社会各行业、企业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人才。
继续面向全日制在校学生免费开展的大学生网络创业培训。培训让学员了解网络创业模式、平台及实现途径,完成模拟商城开店和经营的全过程;掌握开办企业所需启动资金的计算方法,学会有效制定企业的利润计划;启发学员的互联网创业意识;以专业的技术手段帮助创业者进行网络创业,提高自身创业的综合素质和领导力。
在职工技能培训中,与贾汪区应急管理局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为贾汪区10余家化工企业开展“学历+技能”复合型培训,助力化工行业从产业链中下端向中上端转型发展,破解企业人才专业化培养难题,满足员工专业技能提升的需求。与新沂市人社局、利民化学、蓝丰生化等企业,政企校三方联合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采用“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校企共同培养的新模式,使培训过程更贴近企业需求、更满足学徒需求,为企业发展和培养储备人才。使培训成为深化产教融合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
4.持续开展“1+X”证书培训
当今社会,职场竞争激烈,职业技能证书是个人能力评价、考核、聘用和从业的重要凭证,是求职、任职的资格凭证,也是职场的“敲门砖”,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的主要依据。“1+X”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培训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技能考核与课程考试统筹评价,这有利于院校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更将倒逼学校主动适应科技发展新趋势和就业市场新需求。为深入贯彻落实“1+X”证书制度,我校大力开展“1+X”证书培训,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自获批“1+X”证书试点至今,我校已累计开展培训1036人。
四、质量保证
(一)制度建设
学校已经制定了《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管理办法》、《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办法》、《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籍管理规定》等继续教育相关制度。在今后继续教育工作中,将根据国家和省厅有关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及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继续教育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习平台建设以及招生、学籍、教务、考务、财务管理、助学服务、质量评估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二)师资保障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学校注重继续教育队伍建设,依托单位是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兼职辅导员共计31名,管理人员共计15名,授课教师123人,学历继续教育授课教师中本校的比例为百分百,教学资源丰富。
(三)合作办学及校外教学站点建设和管理情况
我校暂无校外教学点或函授站点。
(四)内部质量管理
我校对继续教育学生目前未设置校外教学点或者函授站点,实行统一学籍注册管理,并参照本校普通高等教育学生管理相关文件,及时完善《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籍管理规定》。我校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物价局的文件精神,主动公布收费项目,接受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监督。继续教育学院没有独立的财务账户,所有收费均由校财务处统一管理。我校成人高等教育严格按照国家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费,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所有收费均进入校财务系统,并统一出具正式收费票据。学校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和文件要求,做好招生宣传环节的规范管理。在教学方面,学院认真督促学生及时、保质保量地进行线上的课程及作业,严格落实“函授学习形式线下面授学时不得低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并根据实际情况在能力范围内安排教师辅导和答疑,制定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线下线上的出勤率。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密切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根据相关各方意见建议及时改进学习支持和服务。
(五)信息化建设
严格执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主动将传统面授与管理服务向“精准教学、精益管理、精准服务”的现代面授转变,实现实时互动的“移动面授”,有效解决了继续教育学生的工学矛盾,推动了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六)经费保障
继续教育学院没有单设收费账户,所有收费都上缴学校财务处。
五、社会贡献
2021年,我校积极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坚强领导下,我校以企业需求、产业需求、劳动者需求为导向,积极把握国家政策机遇,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基础作用,主动对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坚持摸底核查、宣传政策、组织技能培训同步进行,准确动态掌握企业和劳动者技能培训需求,精准服务行业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行之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为行业企业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劳动人才,让培训项目更加精准、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当前市场需求,为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稳定就业贡献力量。
六、特色创新
精准服务行业企业 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
摘 要:学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不断加大社会培训工作力度,面向化工行业企业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培训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精准服务,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
背景
近年来,江苏境内化工企业燃烧爆炸事故频发,已让民众“谈化工色变”。作为化工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摇篮的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深入化工企业,实施化工企业安全保障专项行动和技术技能人员职业能力提升专项计划,深挖事故缘由,贡献解决方案。
举措
1.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精心准备培训内容。学校以徐州市特需专业煤化工技术专业建设为切入点,与江苏晋煤恒盛化工有限公司等化工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合作,助力企业人力资源建设。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一道,针对生产工艺从《化学基础》《单元操作技术》《化学工艺技术》《化学反应技术》《化工总控操作》《安全技术与管理》等课程中提取培训内容,编写培训指导书和教案,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设计方便可行的培训实施方案,培训由校企双师共同实施,实践性内容约占总培训内容的60%,边教边学,边学边练,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聚集提升员工核心素养,扎实开展专题培训。学校承办“徐州市化工行业安全技能提升培训”,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使化工企业一线职工掌握化工生产工艺主要设备的原理、结构、安全操作、异常处理和应急处置等,了解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经营基本知识、安全操作规程,个人防护、避灾、自救与互救方法,事故应急措施,安全设施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以及职业病预防知识等;具备与其从事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成效
1.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了难题。培训帮助企业改变了“专业的化工人才不从事化工操作,从事化工操作的几乎全是非化工专业的人员”的现状,较好地解决了化工企业人员紧缺和能力不足的问题,为企业生产工艺改造升级提供了人力支撑,降低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让员工们工作更安心、生活更舒心,家庭更幸福。
2.培训满意度高。2021年共开展化工及安全培训10000余人次,有效地提升了企业员工的化学工艺、DCS操作、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培训效果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学员满意率达97.3%。
七、问题挑战
学院面临如何发挥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服务功能,在哪些领域拓展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怎样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配置等问题,在这些方面需要更进一步细化;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发展不平衡,在线课程存在几代同存,类型各异,良莠不齐的现象。
八、对策建议
一是以规范办学,依法办学为原则,稳定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积极开拓各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逐步实现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一体化运行;二是认真探索继续教育工作新途径,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提高教学与管理人员积极性,提升管理水平,保证教学效果;三是逐步实现学历教育为避免继续教育在线课程低水平重复建设,急需建立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互联网技术,多媒体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区域性课程学习平台,规范入口服务,统一标准,强化管理,不断促进继续教育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发展,极大程度的方便继续教育学员线上学习。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2022年5月
地址:徐州市鼓楼区襄王路1号 电话:0516-85782186
版权所有©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支持:江苏同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