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知公告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省属公办全日制高校、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学校坐落在两汉文化旅游区,南依风景迤逦九里山,北望碧波荡漾九里湖,山水相连、人文荟萃;校园芳草萋萋,环境幽雅,是求知成才的理想之所。
学校创办于1964年,现有九里校区和大学科技园暨淮海文化科技产业园两个校区,占地1100亩,学历教育在校生1.3万人。
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明确了“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职业教育先行者、服务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职业教育领头羊、服务淮海经济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排头兵”的发展定位,确立了创建“产教融合特色校”“创新创业示范校”“服务贡献卓越校”“国际影响典型校”的发展路径,努力培养“有德、有能、有技、有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造国内一流、海内外有影响的服务区域型高水平本科职业学校。
学校设有材料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课教学部、体育与艺术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教学单位。
(二)总体规划与办学定位
总体规划: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学校党政工作要点,不断加强对继续教育招生和教学质量的规范管理,学历继续教育在籍学生规模控制在4500人左右。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我校紧密结合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决策部署和本校党政工作重点,致力于不断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管理机制,确保每年完成非学历教育培训任务。我校将持续努力,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迈上新台阶,为我国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做出积极贡献。
办学定位: 依托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优势,整合各种资源,以专科学历继续教育为主线,以非学历继续教育为重点,注重学校培训品牌建设,不断完善“苏橡培训”、“化工安全培训”、“旋挖钻机手培训”与“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技能人才。
(三)办学体制与管理机制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成立于2005年,是学校归口管理学历继续教育和技能鉴定的二级核算单位,代表学校承担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工作,无独立法人资格。现开展应用化工技术等14个专业的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8210人,有校外教学点1个——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市师苑教育培训中心校外教学点,该教学点于2023年开始人才培养工作。
继续教育学院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上级主管部门关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职业技能鉴定评价的方针、政策,在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对全校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实施管理;负责制定学校有关继续教育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发展规划,并报学校审批,组织协调上级相关项目的申报及实施等;负责编制学校各类继续教育的招生计划、招生宣传和招生录取;负责学校继续教育的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学生管理、专业设置、毕业证发放等工作,以及校外教学点的管理。
为响应学校高质量办学的改革要求,我校于2023年决定合并成立科技与产业部。该部门将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专注于非学历社会培训工作的推进与实施。主要职责涵盖:全面贯彻党和政府关于社会培训的政策指导,依据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决策,制定详尽的社会培训计划、指标及相应的管理制度;负责校内外社会培训基地的规划建设与管理维护工作;严格把控社会培训项目的审批流程,规范合同管理,确保经费使用的透明与合规,同时依法依规组织并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培训活动;此外,还负责各级政府培训项目的策划、申报、组织及管理工作,以确保各项培训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专业设置
(一)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情况
2023年,我校成人教育设置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药品生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环境工程技术、市场营销、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食品检测检验技术等14个专业。
(二)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调整情况
根据省厅相关要求,结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的规定和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历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在认真分析近三年各专业的社会需求和招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生源量少的部分专业进行删减,为做好2024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调整情况及思路进展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主要依托高校全日制专业开设。全日制专业多年的办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配备了稳定的师资队伍,管理团队以及完善的指导和规范内部运行的教学管理制度。
根据继续教育发展需要,优化课程体系,合理设置面授和线上教学课时比例,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比例,强化实践教学,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落实思政课程学时学分,开足开齐开好思政课程,积极发挥思政教学在学历继续教育裁人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符合要求并严格落实“函授学习形式线下面授学时不得低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总学时的三分之一,确保新旧人才培养方案对接顺畅。
三、人才培养
(一)学历继续教育情况
1.总体规模
学校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和文件要求开展招生及计划编制工作,所开设专业均符合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招生宣传材料均由学校审定后对外发布,同时公布招生部门的咨询QQ和电话,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在改革项目招生过程中,学校严格按照省考试院相关文件要求开展招生考核工作,确保自主招生考核的严肃性。
在新生录取工作中,我校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和省教育考试院的规定要求,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全过程参与录取工作,依规依章完成了本年度录取工作。
对于社会上出现的有关我校的招生、录取等不实信息,学校第一时间发布公告予以澄清,并主动报告属地教育主管部门。2023年我校继续教育专科招生数4324人。
2.生源分析
我校继续教育在籍生为8210人,男女比例约1:1,学生年龄集中在19-40岁之间,大多数都是省内户籍,个别外省户籍(在江苏省的务工人员);生源主要由中职学校毕业生和自由职业居多,少量企事业单位职工组成。专业分布统计,学生主要集中在理工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及文科类的市场营销专业。
(二)非学历继续教育情况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试行)》以及省巡视整改反馈,针对我校在化工安全、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领域技术技能培训中存在的年度培训人次不足问题,这导致了学校在淮海经济区以及徐州市产业需求助力上的短板。为此,学校积极夯实校企合作基础,大力推进产教融合,致力于打造“徐工院”培训品牌。目前,已形成包括“苏橡培训”、“旋挖钻机手培训”、“新型学徒制合作培训”和“社区学院”培训在内的多种培训模式。
学校充分发挥高水平技术力量的优势,与地方企业需求紧密相连。与新沂市委市政府合作共建“新沂学院”,面向新沂市当地企业员工开展培训。同时,持续与利民化学、维尤纳特精细化工等企业合作,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围绕橡胶制品生产工、化工总控工等工种,与企业合作制定新型学徒制培训方案,成功获批鼓楼区公共实训中心。通过强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共同培养模式,实施双师带徒,使培训过程更加贴近企业实际需求,满足学徒成长需要,实现了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人数超过1000人。
此外,学校持续开展“苏橡”培训,为三角集团、上海胶原化工等企业提供橡胶技术培训服务。与徐工集团合作,开展了5期“旋挖钻机手”培训。在化工安全与技能培训方面,学校注重加强与“政行企校”的沟通与联系,与贾汪区应急管理局联合举办化工安全培训班,助力贾汪区实现化工行业本质安全。同时,承担现代化工HSE技能赛项培训,并成功获批国家级生化类师资培训项目。在“苏橡”、“旋挖钻机手”等培训品牌带动下,本年度培训人数超过5000人。
四、质量保证
(一)制度建设
学校已经制定了《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管理办法》、《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办法》、《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籍管理规定》等继续教育相关制度。在今后继续教育工作中,将根据国家和省厅有关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及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继续教育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习平台建设以及招生、学籍、教务、考务、财务管理、助学服务、质量评估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二)师资保障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学校注重继续教育队伍建设,依托单位是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历继续教育授课教师中本校的比例为百分百,教学资源丰富。
(三)资源建设
有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6个省级研发中心,5个市级实训平台,以及39个市级研发中心(实验室)。学院继续教育与全日制教育实行资源共享,教学用房、教学实训场地、图书资料和信息资源向继续教育学生开放。
(四)合作办学及校外教学站点建设和管理情况
健全规章制度:制定《校外教学点设置于管理办法》,完善教学点办学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合作协议,教学管理,招生管理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建立反馈机制:建立学员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学员对教学质量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对教学点办学进行持续改进。
(五)内部外部质量保障
我院严格认真按照《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规章制度》实施管理与教学,实行学生学籍学历统一注册管理制度。坚持做到新生注册、学籍异动、毕业证颁发与电子注册等各环节准确无误。从办学开始就分专业建立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档案和授课教师花名册,同时教学点也有自己的配套性管理方式。
日常教学及考务管理是教务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学校不断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教学管理工作更科学、更规范,并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制定合理的适用于成人函授学生的教学计划及教学进程表,同时为保证教学点的教学质量,授课教师全部由我校各二级学院的相关老师担任。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听取学生意见及建议,及时调整针对性管理方案。在考试管理上加强考风考纪教育,严肃考务纪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考试结果的分析,洞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思路及方法,从而使函授教育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
(六)信息化建设
严格执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主动将传统面授与管理服务向“精准教学、精益管理、精准服务”的现代面授转变,实现实时互动的“移动面授”,有效解决了继续教育学生的工学矛盾,推动了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七)经费保障
我校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物价局的文件精神,主动公布收费项目,接受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所有收费、支出均通过学校财务系统完成,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学生缴费通过学校缴费平台完成,并开具江苏省非税收入统一票据(电子)。同时,学校不断加强对校外教学点的收费监管工作,教学点未发现违规收费情况。
五、社会贡献
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开展社会培训服务。利用学校的优质资源与良好社会声誉,主动对接行业龙头企业,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打造了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示范高地,创建成“订单式组织+菜单式培训+定向式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培训产业工人新范式,推进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特色培训为内容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面向校内外开展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激发学校发展活力,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满足社会对多元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持续学习、终身成长的机会,为行业企业培养了创新型人才与复合型劳动人才,为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稳定就业贡献力量。
六、特色创新
学校紧跟时代发展,聚焦社会需求,立足学校特色,聚合多方力量,探索形成“四联四建”社会教育培训“徐州工业”模式,深入推动学校教育培训与行业龙头、地方产业、基层社区以及中小学校融通发展,学校在区域、行业的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逐步凸显。
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梳理有效做法。我校选送的《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四共建、三协同、二促进、一融合”服务企业走出去“徐工院-赛轮”模式》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
七、问题挑战
1.工学矛盾,大部分学生周末不能双休,线下课程出勤率有待提高。
2.专业比较分散,部分专业生源量少,影响后期教学教务等工作安排。
3.根据前期开展实验实训课的情况看,学生的理论知识薄弱,动手能力差强人意。
4.因部分行业处于恢复发展期间,企业开始降本,这导致部分企业对于员工的社会培训内容收窄,培训支出减少,企业参与学校社会培训服务意愿降低,部分培训服务开展增长缓慢。
八、对策建议
1. 分批次开展教学活动,根据学员的自身特点工作性质适时调整,学生的工学矛盾突出,到课率极低,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而网络恰好弥补不足,教师可以先将讲授内容放在网上由学员自学,学员有疑问可以和老师在讨论区进行讨论,再进行有针对性的面授,这样既不影响学员的工作,又能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2.减少专业数量,开展针对成人教育的“热门”专业,强调基础理论,基本教学方法的同时,强调实践环节,坚持开放性原则,充分考虑学生工作以及再学习,在发展的需要。
3.实验实训课规范化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和理论知识,授课教师可以更加清晰地传达实验步骤和要求,遵循安全规定,降低事故风险。线上部分可通过视频教程,虚拟仿真等方式进行,培养自学的能力,通过视频、网上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线下部分可组织实地操作,项目实训等,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操作问题的能力。
4.面对企业愿意付出培训成本减少,意愿降低的情况,一方面深入开展访企调研,摸清企业真实需求,定制针对性校企合作方案,不断拓展合作企业覆盖面;另一方面,聚焦社会需求,立足学校特色,聚合多方力量,探索形成“四联四建”社会教育培训徐州工业模式,深入推动学校教育培训与行业龙头、地方产业、基层社区以及中小学校融通发展,促进学校在区域、行业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增强学校社会品牌影响力。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2024年5月
地址:徐州市鼓楼区襄王路1号 电话:0516-85782186
版权所有©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支持:江苏同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